信息来源:专家咨询 发布日期:2017-03-30
八月高温季节泥鳅几种常见病的诊治
近期,我们泥鳅服务队在服务中观察总结,由于近期天气炎热多变,且随着天气温度的升高和时常变化,泥鳅疾病的发生愈加频繁。在这个泥鳅生长的主要时期,做好鱼病的预防和治疗更是显得尤为重要!希望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高度重视。现将高温季节常见鱼病的种类和诊治方法介绍如下,供广大养殖户借鉴。
一、 细菌性疾病
1、细菌性烂鳃病:
病原:柱状纤维黏细菌
流行: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,水温在23℃-28℃易爆发流行,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能感染所有鱼类,常于赤皮病和肠炎病并发。
症状:鱼体患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,略显肿胀,严重时,鳃丝前端坏死、腐烂、粘液增多,有时鳃丝抢断软骨外露、断裂。
治疗:外用全池泼洒强碘300-500ml/亩·米或杀菌红125ml/亩·米,同时结合内服10%氟苯尼考每100克拌饲料50公斤+Vc每250克拌饲料100公斤,连喂3-5天即可。
2、细菌性肠炎:
病原:肠型点状气单胞菌
流行:易发生在池塘条件恶化,淤泥堆积,水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鱼池。流行季节在4-9月份,水温在18℃以上易发生,流行高峰在25℃-30℃。
症状:疾病早期,鱼体发黑,食欲减退。后期可见病鱼肛门红肿,有时有红黄色血水或脓状物流出,剖腹后可见肠内少食或无食,肠壁充血发炎,肠管松弛,无弹性、易拉断。
治疗:全池泼洒二氧化氯100克/亩·米,结合内服10%氟苯尼考每100克拌饲料50公斤+Vc每250克拌饲料100公斤,连喂3-5天。
3、腐皮病(打印病):
病原: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
流行: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,以夏、秋两季发病率较高。
症状:病灶多发生在肛门附近两侧或尾柄部位。初期病灶腐烂,露出肌肉,坏死部位周边充血发炎,形似打上一个红色印记。后期,病灶扩大,肌肉向深层腐烂,露出骨骼。
治疗:全池泼洒硫醚沙星250ml/亩·米,或腐皮烂身灵100ml/亩·米,连用两天。结合内服10%氟苯尼考每100克拌饲料50公斤+Vc每250克拌饲料100公斤,连喂3-5天。
4、水肿病(竖鳞病):
病原:水型点状气单胞菌
流行:多发生在水质恶化,鱼体受伤时。流行水温在25-30℃。
症状:疾病早期,病鱼发黑,体表粗糙。后期,鱼体浮肿,腹腔内有腹水,鱼体鳞片竖立,鳞囊内有半透明液体,用手轻压,渗出液从鳞下喷出。
治疗:用含有嗜弧菌的生物导弹一号100 ml/亩·米全池泼洒。同时内服10%氟苯尼考每100克拌饲料50公斤+Vc每250克拌饲料100公斤,连喂3-5天。
5、暴发性出血病:
病原:多种病原菌引起。
流行:多发生于池塘水质恶化,养殖密度过大的水体。流行水温在28-32℃为高峰。
症状:疾病初期,病鱼颌部,口腔、鳃盖、体侧、鳍条充血。后期上述症状加重,解剖可见病鱼肠道充血,肝、脾肿胀。
治疗:外泼杀菌红125ml/亩·米,同时结合内服10%氟苯尼考每100克拌饲料50公斤+Vk3每100克拌饲料50公斤+Vc每250克拌饲料100公斤+三黄散200克拌饲料50公斤,连喂3-5天。
二、寄生虫性疾病
1、指环虫病:
病原:指环虫
症状:病原寄生在鱼体鳃,体表及鳍条上,严重寄生时鳃丝肿胀,贫血,花鳃,鱼体出现呼吸困难,鳃及体表分泌大量粘液,鳍条出现断裂,充血发红!显微镜检可发现大量指环虫体寄生。
治疗:全池泼洒指环静,第三天全池泼洒强碘消毒。
2、车轮虫病:
病原:车轮虫
症状:发病初期鱼体表现为游动缓慢,呼吸困难,鳃部及体表粘液增多,严重寄生时,鱼体漫游于水层表面,有时呈打转现象!显微镜检可发现大量车轮虫体寄生。
治疗:全池均匀泼洒百虫克或车轮必克,第三天全池泼洒强碘消毒。。
三、由水质引起的疾病:
1、气泡病:
病因:由于水质恶化,水中有害气体过饱和,造成鱼患气泡病。
症状:患病鱼多浮于水面,尾鳍内有许多细小气泡,造成白鳍,俗称白翅。解剖鱼体,有时可见肠道无食且充满气体。
治疗:首先排出池塘部分老水,加注新水后,用食盐6-8Kg/亩·米全池泼洒。待气泡消失后,用二氧化氯或强碘进行消毒以防止因气泡膨胀充血发炎感染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