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来源:专家咨询 发布日期:2017-03-30
高温季节池塘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如何处理
近期,我们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到各示范户、养殖户塘口,发现各泥鳅养殖塘口,普遍存在氨氮、亚硝酸盐偏高现象,如果不采取措施,势必影响泥鳅的正常生长,甚至引发泥鳅中毒死亡,和疾病的发生。希望各养殖示范户要高度重视,以免造成经济损失。
一、氨氮含量超标的原因:
水体中的氮是由NH3和NH4+形式存在。NH3对鱼类有毒性,而NH+4对鱼类无毒性。NH3和NH4+之间的平衡是由pH和温度决定的,有毒的NH3随着pH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。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氨氮偏高。
①水体有机物过多,透明度低,水质老化。②水体pH值较高。③池塘底部缺氧。④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和水污染也会造成NH3升高。
处理意见:①预防:建议养殖过程每10-13天使用一次微生态调水产品,如:“超浓缩型光合细菌”、“芽苞杆菌”、“优加益生菌”、EM源露等,每半个月使用一次底质改良产品,如“汉宝底改素”、“全效底改片”等进行底质和水质调节,降低氨氮。②治疗:A、换入新鲜水。B、发现pH值偏高时,先使用池塘解毒灵:降解氨氮泥鳅的毒性,接着泼洒氨氮净+粒粒氧,加强水体中氮的循环。C、对淤泥较多的底质较肥的池塘,第二天再用“底速爽+粒粒氧”进行底质调节。D、水质清瘦的池塘,则使用“速效肥水灵+超浓缩EM菌”进行水质调节。
二、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的原因:
氧化供应不足或硝化菌缺乏造成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,使得亚硝酸盐偏高。亚硝酸盐主要通过养殖动物的呼吸作用,由鳃丝进入血液,使血液中正常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,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,使养殖动物呼吸困难,窒息而死亡。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偏高会使水产动物中毒,鳃丝呈紫红色引起“死底症”、“偷死病”、“冒底”等症。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亚硝酸盐偏高。
①池底老化,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;②池塘底部缺氧;③放养密度过高,投饵量多;④精养池排污不彻底;⑤水源水质不佳,水质混浊,换水极少。
防治措施:预防:建议养殖过程每10天左右使用微生态调水产品,如:“芽孢杆菌”、“硝化细菌”,每15天左右使用底质改良产品。如:“底改素”、“速效底改”、“全效底改片”进行底质和水质改良。
治疗亚硝酸盐偏高:A、换入新水。B、全池泼洒“亚硝平”;C、使用“亚硝速净+粒粒氧”先后泼洒。
实践证明:高温季节,池塘底质恶化,是水环境变坏的罪魁祸首,是引起水产支物生长缓慢,暴发疾病,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要想调节好水质环境,减少疾病发生,就必须先从改良底质入手。改良底质必须彻底持久,才能保证水体环境良好、稳定。